![]() |
血液系统 |
项目名称 |
项目代码 |
结果 |
分析 |
叶酸 | FOL |
叶酸缺缺乏缺乏症的主要表现为贫血,其他如舌炎、舌痛、舌乳头萎缩、舌面光滑、口角炎及食欲减退。妊娠前一个月及妊娠初三个月内口服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。 | |
血清维生素B12 | Vb12 |
↑ |
见于急性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、淋巴细胞性白血病、单核细胞性白血病、白细胞增多症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部分恶性细胞肿瘤和肝脏病变等。 |
↓ |
见于巨幼细胞贫血、胃切除术后、肠道吸收不良、肠道寄生虫病,亦见于长期素食者等。 | ||
铁蛋白 | FER |
↑ |
见于急性感染,铁粒幼细胞性贫血,恶性肿瘤如肝癌、乳腺癌、白血病可见明显升高 |
↓ |
可见于失血,慢性贫血,缺铁性贫血,铁供应不足等 | ||
转铁蛋白 | TRF |
↑ |
缺铁时增高(缺铁性贫血)、铁蛋白释放增加(急性病毒性肝炎、肝细胞坏死)。 |
↓ |
感染性疾病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原发性肝癌、肾病、尿毒症、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、流行性出血热、血色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慢性溶血性贫血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 | ||
血清铁离子 | IRON |
用于贫血,铅中毒,急慢性肝炎,消化性溃疡,恶性肿瘤等辅助诊断【参照表】 | |
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 | UIBC |
||
总铁结合力 | TIBC |
1.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,女青年和孕妇增高。 2.病理性变化 ①增高:转铁蛋白合成增加,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;转铁蛋白释放增加,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②降低:转铁蛋白合成减少,如肝硬化、转铁蛋白丢失,如肾病综合征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 |
|
血清铁饱和度 | % |
↑ |
血色病,摄入铁过多等。 |
↓ |
缺铁性贫血,慢性病性贫血等。 | ||
铜蓝蛋白 | CER |
新生儿较高,至14岁时降至正常水平。 (1)诊断肝豆状核变性:患病时铜蓝蛋白显著降低,可能由于铜过高地沉积于肝及基底核或是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所致。 (2)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铜蓝蛋白的变化规律尚无一致看法,从理论上讲,肝细胞受损害时血中浓度应降低,但RUSSO等测定54例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蓝蛋白无一例降低,反而有近一半病例升高,与肝豆状核变性时截然不同。 (3)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和肝癌,原发性肝癌时血清铜蓝蛋蓝蛋白高于正常的几率为>8.3%,肝硬化时高于正常的几率为12.6%。 (4)其他:重症感染、贫血时升高;妊娠、口服雌性激素或某些避孕药,胆道梗阻时也可增高;肾病综合征和营养不良时常降低。 |
|
α1抗胰蛋白酶 | AAT |
↑ |
感染性疾病(细菌性、病毒性)、恶性肿瘤、胶原病、妊娠、外科手术、药物(雌激素、口服避孕药、肾上腺类固醇、前列腺素等),斑疹伤寒等。 |
↓ |
α1-AT缺乏症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、重症肝炎、肾病综合征、蛋白丧失性胃肠症、营养不良、未成熟儿、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等。 | ||
触珠蛋白 | HPT |
↑ |
1.肝外阻塞性黄疸血清中Hp含量正常或提高; 2.创伤、烧伤; 3.恶性肿瘤; 4.急慢性感染; 5.结核病; 6.风湿病,如风湿性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; 7.冠心病; 8.肾病综合征; 9.内分泌失调者,使用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者,以及正常妊娠妇女。 |
↓ |
1.临床上测定Hp主要用于诊断溶血性贫血。各种溶血性贫血Hp含量都明显减低,甚至低到测不出的程度。轻度溶血时,血浆中游离Hb全部与Hp结合而被清除,此时血浆中测不出游离Hb,仅见Hp减少。当游离Hb量超过Hp结合能力时方被查出。因此,Hp降低可作为诊断轻度溶血的一项敏感指标。 2.急、慢性肝细胞疾病Hp降低(如肝炎)。 3.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Hp可下降或缺如。 4.急、慢性感染,组织损伤,恶性疾病等也可增高。 5.巨幼细胞性贫血。 |
||
血红蛋白电泳 | HbA2,HbF,HbA |
↑ |
重型地中海贫血(HbA2、HbF增高)、轻型β-地中海贫血(HbA2,4%~10%) |
↓ |
缺铁性贫血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。 | ||
抗AIgG | 用于预防ABO血型不合可能引起的新生儿ABO溶血(需提供丈夫血型) | ||
抗BIgG | |||
抗人球蛋白试验 | (1)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:温抗体型直接法阳性、间接法阴性。 (2)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:①α-甲基多巴型:直接和间接法均阳性。②青霉素型:直接法阳性、间接法阴性。③福阿亭型:直接法阳性。 (3)冷凝集素综合征:直接法阳性、间接法阴性。 (4)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:直接和间接法均阳性。 (5)直接法阳性: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恶性淋巴瘤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、癌肿、铅中毒、结节性多动脉炎、Evans氏综合征(伊文斯氏综合征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)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等。 (6)直接法阴性: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。 |
||
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| 分析染色体核型,在细胞遗传学水平进行病因学诊断,筛查染色体相关疾病 |